8月6日,在广东深圳劳动就业大厦一排排展台前,面试官与求职者隔桌而坐,问答间不时传来纸张翻动声和“下一位”的招呼。这正是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2025年职业介绍服务招聘会现场,不少初到深圳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期间,就已通过“深梦扬帆”公益行动计划获得15天免费住房的支持,在逐梦之路上有了落脚处。
自去年11月起,深圳推出“深梦扬帆”公益行动计划,为各地应届高校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权益。今年,免费住宿时间从7天延长至15天。数据显示,截至7月底,该计划已服务1.88万名毕业生。
先安居,再逐梦,“住聘一体”的服务模式,有效提升了求职转化率。“作为深圳服务青年人才的标志性民生工程,‘深梦扬帆’计划与‘百万英才汇南粤’专项行动深度协同,形成‘落脚无忧—求职精准—扎根有保障’的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。”深圳市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长安如是说。
落地就有避风港
6月28日,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的濮李霖拖着行李箱走出深圳机场。网约车停在深圳坂田的安居公寓楼下,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。
“非常热情,还有管家帮我拎行李。”22岁的濮李霖回忆道。推开房门,映入眼帘的是齐全的家具和温馨的装饰——那一刻,一路的疲惫和不安仿佛被轻轻放下。接下来的15天,这里将是他在深圳的第一个家。
濮李霖直言,落地就有避风港,得益于“深梦扬帆”公益活动。记者了解到,早在2013年,团市委就推出了“青年驿站”,在深圳10个区建设了35个站点、近千张床位,为初到深圳的青年提供了温暖的临时落脚点。随着青年来深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,2024年11月,团市委联合市住房建设局、人社局和安居集团,创新推出“深梦扬帆”公益行动,进一步扩大房源供给,更精准地满足青年安居需求。
依托安居集团“一张床、一间房、一套房”的住房供应体系,该公益活动提供的房源已覆盖深圳9个行政区,投入运营5万套(间),为成长型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体打造“来深第一站”。
来自江西的谢亮,把求职的首站定在了深圳。出发前,他已在网上做好攻略,提前预订了“深梦扬帆”15天免费住宿的权益。“对刚毕业的学生非常友好,解决了住宿问题,有了落脚之地,才能安心找工作。”谢亮说。入职不久后,他又顺利从短期免费住,衔接到为毕业生提供租金优惠的“深梦启航”长租计划——每月房租加水电管理费800多元,让他在深圳安下心来。
“零成本”住宿,大大降低了就业门槛。据调研,深圳同地段单间月租达1200–3000元,“深梦扬帆”活动为毕业生人均节省初期成本超2000元,切实解决毕业生求职痛点。
此外,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还联合市安居集团推出“深梦启航”高校毕业生租房服务计划,解决应届毕业生阶段性、过渡性居住需求。“这些房源均位于轨道交通1公里范围内,配备必要家具家电,应届毕业生可享受8-9折租金、押金减半等优惠。”深圳市住建局租赁处处长王玉亭介绍。
为青年合力筑巢
这项为近两万名毕业生提供“港湾”的公益活动,并非只是给青年一个临时落脚点。它背后是多方合力,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安居网络,点亮吸引与留住青年人才的城市“灯塔”。
此项活动是政府引导、市场让利、社会参与的公益活动。记者了解到,纳入活动的房源经过企业自主报名、行业专家审核、政府协助审查,在不依靠财政补贴的前提下,发动社会力量为2024或2025届大学毕业生提供15天免租金、续租租金9折起、300元房租代金券等一系列租房优惠。
安居乐寓公司总经理于英东表示,不少入住者反馈,公寓不仅配备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,更有学习区、图书室和健身房等优质设施配置,满足学习、健身等多元需求。
“在服务升级方面,我们把青年驿站成熟的服务模式延伸过来,提供‘一站式’政策咨询、城市融入等精细化服务,让青年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,真正实现‘进得来、住得安’。”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发展和权益部副部长曾悦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市人社局还创新推出“住聘一体”服务模式,提升了求职转化率。“我们在线下专场嵌入住宿服务,如在招聘会中开设‘深梦扬帆’宣传展位,为参会毕业生宣介并提供‘面试即入住’服务,求职转化率显著提升。”黄长安告诉记者,“深梦扬帆”还促进了实习与就业衔接,招聘会中设置“实习专区”,“深梦扬帆”计划使得在校生提前体验深圳职场的成本大大降低,帮助在校生了解深圳,提升实习到就业的转化率。
此外,深圳市人社局还联动住建局、市场监管局等行业部门,针对快递物流、广告传媒等领域举办专场招聘,并定向匹配“深梦”房源。例如联合邮政管理局举办快递行业招聘会,为入职者提供“免费住+岗位直通”套餐,大大缩短企业招聘周期。
“以前自己管理很累,楼道杂乱、卫生也难维护,有时还得半夜起来帮租户开门。”自从将楼栋交给安居乐寓改造运营后,业主甘女士明显感到省心了。如今,楼道整洁、管理到位,住进来的多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。
由“居”到“留”
调研结果显示,“深梦扬帆”不仅让青年人在求职初期“住有所依”,更实实在在加快了他们与岗位、与城市的对接节奏。87.71%的入住者在居住期间投入求职面试,其中近六成完成了3场及以上面试;41.12%的入住者在住宿周期内找到工作,另有48.42%仍在持续面试中。住房的稳定,成为他们集中精力择业的前提,也缩短了就业转化的周期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“安居无忧”正逐渐转化为城市的吸引力与归属感。在暂未落实岗位的毕业生中,超过七成明确表示将继续留在深圳求职。青年们普遍认为,深圳在企业专业度、政务效率和文化包容性等方面优势明显,使他们愿意在这里扎根,从“有房可住”迈向“选择留下”。
“我已经签了10个月的长租合同,打算在深圳长期发展,未来积攒一定资金后,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。”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谢亮认为,深圳的机会、人情味,让他决定由“居”到“留”,把这里作为逐梦的起点。
从受益者到服务者,21岁的赵思宇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。今年初,她从湖南来到深圳求职,也是“深梦扬帆”的一名住户。15天免费期内,她在招聘软件上看到了安居乐寓的管家岗位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,最终成功入职。
“当时是一个住户,是来体验的;现在我入职了,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。”赵思宇说,她更能体会这些年轻人的不易和需求,如今的工作,就是将这份安心传递给更多像曾经的她一样的年轻人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)